当前位置:首页 > ---------- 公 告 栏 ---------
游记:江西【武功山】游记
- 作者: 深山农夫
- 来源: 大森林户外
- 日期 : 2015-01-27
武功山游记
芳 草 碧 连 天
古道漫漫,碧草连天,秋高气爽宜人,长空白云纷飞。
邀得寻梦之友,共游萍乡之胜景,同赏武功山秋色。
带来一身疲惫,驱去半生迷惑。
深秋傍晚,匆匆赶到广州火车东站,踏上前往萍乡之列车,连夜赶路,不能入眠。
半夜三更,到达萍乡,前往芦溪沈子村,天还未亮,月挂树边,繁星迷人。
东方欲晓,整理行装,穿过村庄,路经驿站,偶遇五湖四海之红男绿女。
沿阶徒步,拾级而上,石板古道,年久失修,倍感沧桑,更有梯田,荒废已久,杂草丛生。
走进深山,远观林中,似有人家,白墙黑瓦,构成一道风景。
走近一看,原来瓦断墙残,破落不堪,鸡狗不见,人去屋空。
看来很久无人居住,满地荒凉。荒墙残存于秋山,点辍着秋色,是沧桑还是美丽?
沿溪而行,到达半山,满山松杉,绝好风光。穿过丛林,渐入佳境,到达九龙山谷,泉水清凉,神清气爽。
原有九龙古塔,现已无存。遥想当年,何人造此塔,造塔之人,现在何处?
继续前行,到达铁蹄峰,天色已晚,放下行囊,入住客栈。房间虽简陋,可是能避高处之寒。
次日早晨,又见繁星满天,寒风凛凛。
登山峰,观日出。
可是,等啊等啊,被风尘吹到颜面衰老,满脸乌黑,仍然不见旭日东升,悄悄然回客栈,收拾行囊,前往金顶。
武功山金顶历史悠久,以道教文化为主,自三国设立道场至今1700余年。东汉葛玄,东晋葛洪,先后远道来此修炼,陈武帝即位后,更名为武功山。
历代来武功山的有朱熹,杨万里,文天祥 黄庭坚等;
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武功山归来,特做《武功山游记》。
1638年,徐霞客冬游武功山,为山中奇景所陶醉,写下了
《游武功山》
千峰嵯峨碧玉簪,
五岭堪比武功山。
观日景如金在冶,
游人履步彩云间。
宋代诗人郑强曾登临武功山,赋诗一首
《登武功山》
绿色青黛梁群山,
院锁屋恋迭嶂间。
金顶插天云漠漠,
飞瀑泻地不潺潺。
拔地凌穹吊马桩,
巍然在望葛仙坛。
灯荧星点清霄静,
炉烟燎绕白云还。
俯瞰日山齐到眼,
江南尽境属吴邦。
疑是神仙真洞府,
公余幸得一跻攀。
过了金顶,到达山谷,满山芳草,是壮观,还是凄凉,我也迷惑了。我走在芳草侵占的小路上,感叹:
十分秋色无人管,
一片芳草接天涯。
方亭之外,山路两边,芳草凄凄,碧连天际。茫茫古道,通往何方,我也不知道。仿佛我也成了芳草。
上了山坡,游人众多,原来到了武功山售票景区,随处可见垃圾,大家踏在草地上,蹦蹦跳跳,这时,我低头感叹:
游人不惜秋将老,
来往路旁踏衰草。
人生在世,草木一春,寒来暑往,秋收冬藏,此仍大道。我想:明年春天,逢东风吹拂,枯草逢春,芳草生机之时,正是凡间瘟疫流行之灾。芳草默默,向我点头。
山路一转,芳草不见也,前面是悬崖险壁,名为“雷打峡”,我们穿过断崖之下,奇松之边,真是:无限风光在险峰。
已近黄昏,到达“尽心桥”,风景更美,美不胜收,有待下次重游。
广州大森林户外,深山农夫,写于2014年秋天
做网站维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