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10月3-4日【江西梅关古道】 报名至9月25日止
2015年10月3-4日(国庆节)
江西【梅关古道】【丫山瀑布】【牡丹亭】二天
【丫山】
丫山景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黄龙镇,占地面积3000余亩,森林覆盖率80%以上,公园内珍贵树植诸多,有罗汉松、银杏、竹柏等数十种,有草鹿、穿山甲等几十种珍稀野生动物。公园内有丫山灵岩古寺、丫山龙山瀑布群等景点。景区景色秀丽,如诗如画,是一个山、林、泉、寺等自然景观和诸多人文景观荟萃的综合性游览地,属省级风景名胜区。
丫山龙山瀑布群,地处丫山腹地,景区长约4公里,呈阶梯状分布,有大小瀑布20余处,沟壑纵横、悬崖峭壁,飞瀑悬挂,林幽泉清、气候宜人。
佛家说:这里是至善福地!
道家说:这里是人间仙境!
儒家说:这里是养心天堂
丫山风景名胜区(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在建)地处江西名城古府赣州,山上林木葱葱、竹涛阵阵、瀑布飞泻、名寺古刹。 山、林、泉、瀑、湖、洞、寺、观是构筑丫山风景区独特自然景观的最大特色。
【灵岩古寺】
灵岩古寺坐落在丫山腹地的深山丛林之中,这座千年古寺,是韶关南华寺的祖庭,所以很多资深香客都要到灵岩寺来。从寺庙的建筑中随处可见广东人捐款的刻字,可以证明广东香客不少。寺庙几度兴废,历经沧桑。古寺青砖绿瓦,殿宇连天,飞檐挑栋,楼阁高耸,到处雕龙画风,九曲回廊,遍地金碧辉煌。寺院四周古木参天,怪石嶙峋;寺前流水淙淙,满地奇花异草。朝暮晨昏香光萦绕,云山雾海佛钟长鸣。今日古寺乃为明代建筑风格。建筑总面积为4531平方米,寺院坐北面南,砖木结构,台阶式书案型布局,寺前台阶左右雕有青石狮一对,寺门楣上:刻有“灵岩古寺”大型木刻烫金匾额—块,寺门左右刻有寺联一幅,联曰:“灵感三千界,岩藏五百僧”。殿堂布局,巧夺天工。
【梅关古道】
梅关古道位于距广东省南雄市约30公里梅岭顶部。梅岭的得名相传是根据南迁越人首领梅绢的姓氏得来的。梅岭在岭南经济文化发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,自越人开发后,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。梅岭得名的另一说法是梅树多梅树,故称“梅岭”。南雄梅关历来是南北交通要道,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,史称南雄。梅关古道设关始于秦朝。
梅关古道为五岭(大庚岭、骑田岭、萌渚岭、都庞岭、越城岭)之一大庚岭东段,大庚岭横亘广东、江西两省之间,全长200多公里。梅岭海拨只有400多米,但它处于大庚岭之咽喉,地势险要。在秦朝以前,五岭之南属南蛮之地,被古王朝列为疆域之外,那时的岭南车马不通,人烟稀少。
交通要塞——梅关古道
梅关古道被两峰夹峙,虎踞梅岭,如同一道城门将广东、江西隔开。南雄梅关历来是南北交通要通,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。史称南雄“居五岭之首,为江(西)、广(东)之冲”、“南北咽喉,京华屏障”。南雄的县名也与梅关有关,南雄乃南粤雄关,而雄关指的就是梅关。现存的关楼建于宋嘉佑年间,为砖石结构,古朴雄伟。明万因年间南雄知府蒋杰在关楼上立匾题刻,北面门额署着“南粤雄关”四字,南面门额则写着“岭南第一关”在关北侧,有一块高2.4米、宽1.4米的石碑。上刻“梅岭”两个楷书大字,每字约6平方尺,字体刚劲有力。这块碑为清康熙年间南雄知州张凤翔立。关楼两侧有一对联“梅止行人渴,关防暴客来”。
【牡丹亭】
牡丹亭是江西省大余县重点风景名胜区、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名剧《牡丹亭还魂记》故事的发源地。位于县城东部东山之麓,章水之滨,是一处集名胜古迹、地文景观、风土人情为主的融文化、古迹、建筑、娱乐为一体的文化主题公园景区。景区规划面积3.2平方千米,一面靠山,三面环水。公园景观以历史文化为背景,构件精巧,相映成趣,艺术地再现了明代戏曲家汤显祖《牡丹亭还魂记》剧中的人文景观,构成了一组情趣盎然的园林。园内有牡丹亭、芍药栏、玉池精舍、梅花观、丽娘冢等景观。园内秀木参天,倚山环水,花草丛簇,亭阁雅美,景色怡人。景点丽娘冢,为《牡丹亭》剧中女主人公杜丽娘的坟墓,坟前有梅树数棵,相传丽娘是在梅树下“因春感情,遇秋成恨”的,留下遗言死后要葬于梅树下,“守的个梅根相见”;梅花观,为临街的一座尼姑庵,《牡丹亭》戏剧中的许多情节都发生在这里,《牡丹亭》剧中《闹殇》、《旅寄》、《拾画》、《还真》、《魂游》、《幽苒》、《旁疑》等所发生的故事都与梅花观有关。
做网站维护